快看:借鉴德国伦理准则,搭建我国自动驾驶伦理框架

引言


【资料图】

自动驾驶汽车作为智能出行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不仅具备大幅度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出行体验的潜力,同时也面临着伦理和道德上的挑战。因为自动驾驶汽车脱离人的控制,其决策也就成为社会伦理和道德的责任所在。德国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国家,已经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自动驾驶伦理准则。本文旨在探讨德国自动驾驶伦理准则中的关键思想,并借鉴其理念构建我国自动驾驶伦理框架。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人是道路上最重要的参与者。自动驾驶汽车的主要目标应当是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并对人的生命安全给予保护。因此,德国自动驾驶伦理准则强调,在发生碰撞时,应优先考虑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而不是考虑财物的价值大小。同时,德国自动驾驶伦理准则还规定,在无法避免危险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对人的伤害。

在实际应用中,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根据道路情况和交通标志等信息做出决策,因此需要将人类的伦理和社会价值观与技术相结合。例如,在行驶过程中,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避让行人或避让其他车辆,因为行人和其他车辆都是道路上的生命体,具有同等的生命价值。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预测行人和车辆的运动轨迹,以及加强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能力,来保证道路上的安全。

反对歧视性设计

当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着无法避免的碰撞时,如何做出选择成为了一个复杂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德国自动驾驶伦理准则强调,在选择时不应对受害者进行歧视性区别对待,应坚持平等和公正的原则。这个问题在德国自动驾驶伦理准则中得到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碰撞选择,仍然存在伦理选择的最大难题。因为碰撞双方都是生命体,人群属性不能作为取舍标准,主体价值也难以通过算法和技术客观衡量。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伦理问题。

在法哲学领域中,有一种叫做“非利他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我们应该以普遍化的视角来看待伦理问题,即将自己放在他人的立场上,从而做出更为公正和平等的选择。基于这个理论,一些学者提出了“伤害的边际约束与可允许的伤害原则”,即在保证人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一定程度的伤害发生,但是不能超过一个合理的边际。这个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危险情况下做出更为合理和公正的决策。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伦理问题,那就是采用机器伦理学。机器伦理学是一种新兴的跨学科领域,主要研究如何将伦理和道德理念应用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中。机器伦理学的目标是设计出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人性化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以此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机器伦理学的方法来解决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的伦理问题。

保护乘客的利益

自动驾驶汽车的设计应当以乘客的利益为出发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牺牲其他人的利益。在德国自动驾驶伦理准则中,有一个重要的规定就是,当出现危险情况时,应尽量保护所有道路参与者的安全,而不是仅仅保护乘客的利益。因此,我们应该在自动驾驶汽车的设计中,将乘客的利益与其他道路参与者的利益进行平衡。

同时,在设计自动驾驶汽车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例如,在决定自动驾驶汽车在危险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乘客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其他道路参与者的利益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优化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过程,从而在保证乘客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其他道路参与者的伤害。

此外,为了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和可靠性,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监管和管理。例如,可以建立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评估机制,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软硬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保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建立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保险制度,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从而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结论

自动驾驶汽车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它不仅具备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自动驾驶伦理准则中的关键思想,构建我国自动驾驶伦理框架。这个框架应当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出发点,保护道路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并且应尽可能避免对人的伤害。同时,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碰撞选择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伤害的边际约束与可允许的伤害原则”和机器伦理学等方法来实现公正和平等的选择。最后,为了保障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监管和管理。